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bet体育365官网怎么样 -> 法院要闻

        农民工遭遇“欠薪” 谁来帮?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22-09-24 10:04:59


        引言

        农民工打工却遇拖欠劳动报酬问题,

        多次索要拒不支付,

       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?

         

        案情回顾

        2020年4月,王某经介绍为曹某提供运输服务,双方约定劳务费每天300元,十天一结。运输结束后,曹某仅向王某支付2000元劳务费,尚欠劳务费6050元。王某多次打电话向曹某催要欠款,曹某均以各种借口推脱。无奈之下,王某将情况反映至劳动行政部门,劳动部门工作人员多次向曹某追要案款,曹某却玩起了失踪。临近2022年春节,王某冒着严寒再次来到曹某家中索要工钱,曹某却再次以“没钱”为由将王某拒之门外。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王某将曹某诉至法院,请求曹某支付劳动报酬、误工费、交通费等相关经济损失。

        双方见面调解

        收到案件后,考虑到工资是农民工的辛苦钱、保命钱,应当坚持“快立快审快结”原则。为了减轻农民工兄弟的诉累,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,在征得王某同意后,法庭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将案件分流至诉调中心,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。中心两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第一时间阅卷。他们首先对王某的情绪进行安抚,电话联系劳动行政部门询问案件前期情况,同时电话联系曹某,全面了解案情,耐心明理释法,阐明劳动者工资报酬依法受到法律保护,拖欠农民工工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通过劝说,使曹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同意到庭参与调解。

        司法确认,化解纠纷

        通过沟通,曹某承认自己欠薪的事实,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,难以一次性支付所有劳务费,希望对方能够同意分期付款,免除误工费等相关经济损失。调解员本着定分止争的原则,找准调解切入点,积极引导双方互谅互让、换位思考。最终通过不懈努力,促成双方在自愿、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:由曹某分期支付王某劳务费6050元,王某放弃其他主张。随后,双方共同向bet体育365官网怎么样_日博365娱乐场_365医保咨询电话法院申请“司法确认”。法院受理后,承办法官当日对该调解协议内容进行审查,根据审查结果裁定该协议有效。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。

        减轻诉累,提高效率

        民生无小事,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,与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。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,县法院畅通“绿色通道”,深化诉调对接,积极推行“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模式,依法、公正、高效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有效提高了涉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办案质效,真正的起到了定分止争的效果,彰显了“司法为民”的宗旨。

        法官说法

        农民工工资问题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,国家早已对农民工工资进行了立法保护。

        根据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规定,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。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,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。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,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。

        农民工在遇到拖欠工资问题时不要慌,应当通过正当途径,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好相关凭证和证据,以防范风险。

        责任编辑:b   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